跳到主要內容

全球精選 十大自行車友善都市(下)


令人嚮往的城市顯學

上週,單車時代帶你到歐美各國拜訪五個自行車友善之都,走進他們迷人的自行車文化中,了解當地的自行車基礎建設、政策、配合嚴謹的法律,對當地生活方式產生的化學變化,是不是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呢?
接著讓我們看看,最後的五個席次,究竟是哪些都市榜上有名!
六、特隆赫姆港(挪威)
輕鬆爬坡好幫手
特隆赫姆港是挪威的第三大城,以腳踏板自行車升降梯(Bike Lift,或稱Bike Tramp)聞名,是全世界第一個、也是唯一一個為自行車騎士設計這項設施的城市。
在陡峭的坡度下,有了自行車升降梯,不需要是一個爬坡高手也能輕鬆登頂;自1993年設立這項設施以來,已服務了超過22萬名民眾,助鐵馬族一「腳」之力,越過著名的陡坡Brubakken抵達市中心。
要使用這項設施,右腳必須在機器上等候,左腳停留在自行車踏板上,插入卡片感應後,只要按下「開始」鍵,機器就會緩緩地把你推送你上山坡,雖然原理是推送腳部,第一次使用會不太「輪轉」,不過這項設施可是魅力十足,吸引了當地高達90%的大學生,利用自行車當作他們日常的交通工具!
過去的20年來,當地政府更砸下重本,投資自行車網絡與自行車基礎建設達兩千萬元(折合新台幣一億零四百多萬元),全市利用自行車通行的人口比率達18%。
七、舊金山(美國加州)
自行車希望城
地處美國西岸的舊金山,是自行車雜誌評選最適合自行車騎乘的常勝軍,在這裡,你可以享受到長達63英里(約101公里)的自行車道,吸引當地超過四萬人每天利用自行車通
勤。
未來透過串聯,計劃在2020年,全市建構的自行車專用道長度將超過100英里。
當地的郡政委員會(Board of Supervisors)負責為單車族的權益把關,自2009年起,舊金山開啓了五年的「安全騎行」計劃,維護單車族的用路權;其實,舊金山早在1973年通過的法案中,就把大眾運輸擺在第一位,計劃以行人、自行車、與大眾運輸系統,構成城市的運輸主軸,取代私人汽車的使用。
分道系統  安全至上
如何能享受便利生活,又兼顧市內區域特色的維護呢?要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,建構城市自行車網就能解決這個問題。由於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,迄今已經有許多市民喜愛利用自行車分道的安全性與便利性,例如Sunday Street的自行車通勤人口,在短短五年內便成長了71%。
不僅能緩解路上的交通亂象,車輛分道少了大車的壓迫感,讓自行車騎士直接感覺到安全,這樣的系統等於對全市居民敞開雙手,歡迎更多的民眾利用,為自行車通勤做了最好的宣傳。
photo from: connectingthecity
八、柏林(德國)
德國首都的風範
身為德國最大、全歐盟人口最多的都市,柏林的自行車系統發展已相當成熟,長達390英里的自行車專用道(約627公里)、off-road超過190英里(約193公里),這還不包含行人與單車共用道的部分。
在主要的車站,均提供自行車停靠站設施供旅客使用,停靠一日收費15歐元(約台幣580元),大眾運輸系統中,購票攜帶自行車搭乘,也能夠通行無阻;觀光客則可以利用隨處可見的自行車租借系統,在地騎乘,體驗深度旅遊的樂趣;此外,當地的夜騎也是一大賣點,夜晚,騎著單車漫游柏林,是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假如想深入東、西德歷史的車友們,在柏林圍牆外也設有自行車專用道,有機會不妨親身體驗。
硬體齊全  觀念成熟
在一項2009年的調查中指出,柏林每天利用自行車通勤的人口超越五十萬人,佔全市的13%,這也難怪,因為每一千個人當中,就有710台自行車,比例相當驚人。由於地形平坦、路況良好,只要是路寬許可的路線,道路上都設有自行車道。
考量到安全問題,當地政府規定每台自行車必須裝設車鈴、車燈,與反光片等裝備才可上路,經過繁忙的路口,汽車駕駛也多有禮讓單車族的觀念,這點是其他城市尚須努力的地方,也是柏林難能可貴之處。
photo from: easycyclingtours
photo from: news.travel.aol.com
九、巴塞隆納(西班牙)
2007年,巴塞隆納的自行車服務正式啓動,全市有超過100個自行車站,提供甲地租車、乙地還車的服務;在都市裡,當地政府設置了3250個自行車停車位,地下的自行車停放系統也在積極建設當中。
在地組團小旅行
遊客來到這裡,無論是單人行或多人遊,建議可以加入旅行社的短期行程,這裡提供多國語言的自行車導覽,不出幾個小時,對在地的歷史與文化便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,對於後續旅程的安排也更有心得;不想跟團的你,也可以純租車享受慢騎巴塞隆納之樂,讓你悠閒一整天!
一趟約三小時的單車旅行團,收費22歐元(約台幣850元,附飲料),在物價高昂的歐洲算是相當實惠。
巴塞隆納自行車週
2012年六月,巴塞隆納舉辦了為期五日的自行車週活動,無論對本地居民或外地遊客來說,儼然像加入了一場自行車嘉年華一般。自行車週舉辦的地點在巴塞隆納凱旋門(Arc de Triumf),當地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活動與服務,包含自行車展、跳蚤市場、訓練教學,與自行車檢查站等,配合白天的自行車旅遊與晚間的夜騎行程,融入當地的歷史人文氣息,盡情享受自行車的世界。
photo from: www.sandiego.edu
十、巴賽爾(瑞士)
三國通衢的藝術之都
巴賽爾坐落在德、法兩大國之間,是瑞士的藝術中心,也是歐陸最美的城市之一;在這裡騎車,可以享受中世紀的古樸,又能享受到現代自行車租借的便利性,無論是甲地租車、乙地還車的服務,或是帶著愛車搭乘大眾運輸系統,在歐洲國家來說,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便民措施。
乘著地利之便,面積不大、地勢平坦的巴賽爾,造就自行車成為最合適的通勤工具,有21%的居民使用總長140公里的自行車道通勤,密集的自行車專用網連結了都市與郊區,搭載了當地興盛的觀光業;城市規模雖不及蘇伊士及日內瓦,身處瑞士第三大城,巴賽爾的自行車的文化享譽盛名。
用鐵馬感受文化
騎著自行車悠游在萊茵河畔,沿著阿爾卑斯山水源順流而下,有許多美景讓你駐足,像置身在圖畫中,讓人捨不得離開。小小的精品店、古董書店、中世紀大教堂,與現代的服飾店、甜品店相互穿插,交織的景象有兼容並蓄的氣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巴賽爾有40座博物館,是瑞士博物館分佈最密集的城市,不少遊客都是慕名而來,參觀畫廊、體驗劇場文化,盡情徜徉在這座文化城當中。
photo from: listphobia.com
photo from: m.theglobeandmail.com
Measure
Measure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宜蘭自行車路線圖

宜蘭自行車路線

高雄市 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

「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」位於高雄市的旗津區,是在高雄市政府努力經營下,所規劃出全長 17 公里的單車路線,不僅擁有完善的沿海自然景觀設施,同時也將 " 旗津 " 迷人的獨特風貌展現前來的單車族。而『旗津環島路線』則是由兩條 " 街道線 " 與 " 海岸線 " 為主路線,再接上串連道路,所構成的環島道路,沿途旗後燈塔、砲台、隧道、教會、天后宮、海岸公園、風車公園等知名景點,都能一覽而盡。 來到「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」騎乘單車,您可以看到 "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" 第一間禮拜堂,俗稱打狗禮拜堂的『旗後教會』,以及屹立 120 幾年的磚造的『旗後燈塔』,八角形巴洛克是的白色建築在 " 走船人 " 的心中,就像是歸鄉的指引,而『海岸公園』顧名思義,就是以海岸景觀為主體,呈現海水浴場、觀海景觀步道、越野區和自然生態區四種不同設計風格,展現海岸公園的多元娛樂功能。 位於高雄西側的沙洲『旗津』,舊稱旗後半島。在觀光資源尚未整合時,多停留在熱鬧的海產名街 " 廟前路 " 上,殊不知『旗津』其實是漢人在高雄最早開發的地方,擁有高雄最早的街道、最老的天后宮、最走的長老教會。在「旗津自行車踩風大道」規劃後,民眾可以透過在旗津騎乘單車,探訪在地名勝古蹟、近身接觸沙洲的風土民情、還可以將海岸的浪漫風光盡收眼底,相當值得單車族到此一遊。 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單車地圖: http://bike.easytravel.com.tw/images/map01-20/map16.jpg

《單車療癒4》台7甲(中橫宜蘭支線)+武陵農場_台灣.用騎的最美

1. 「Kevin MacLeod」創作的「Canon in D Major」是根據「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」( 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... ) 授權使用 來源: http://incompetech.com/music/royalty-... 演出者: http://incompetech.com/ 2. Eine Kleine Nachtmusik